首頁>深度解讀
來源:環球時報
發布時間:2024/9/20
瀏覽:834125
本月初,繼澳大利亞政府宣布計劃將2025年新入學的國際學生人數限制在27萬人后,澳教育部長公布了各高校所能招收的留學生數量上限,包括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在內的“澳大利亞八校聯盟”將被迫削減數千個招生名額。
9月18日,加拿大政府表示,將進一步減少發放給國際學生的學習許可數量,并收緊工作許可資格。根據計劃,加拿大2025年將向國際學生發放43.7萬份留學簽證,同比下降10%。由于澳加等國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國際教育也為這些國家帶來重要的經濟貢獻,所以一系列限制留學的舉措在這些國家的教育界和商界引發廣泛爭議。近日,《環球時報》對話相關國家的留學生、校方、教育從業者、房地產從業者等,對上述政策帶來的廣泛爭議和連帶影響展開調查。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校園一角 (視覺中國)
澳八校聯盟:政府正在犯一個嚴重錯誤
“教育部的計算方式讓我們大吃一驚,我反復確認,以為自己看錯了。”西悉尼大學校長威廉姆斯在得知本校明年可招收留學生人數上限為3400人后感到十分震驚,因為該數字比今年的招生人數減少了近1000人。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目的地之一,其中中國留學生的人數最多,占國際學生總人數的1/5以上,印度、尼泊爾緊隨其后。根據澳教育部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共有約16.69萬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求學,其中包括12.6萬人在高等教育學校學習、1.5萬人在職業和技術學校學習。這兩大部門的招生規劃都將受到新政策的影響。如果該政策獲得通過,2025年澳國際學生人數將比今年下降約5萬人。
“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簡稱Go8)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高校聯盟,該聯盟成員是澳大利亞享譽國際的8所綜合研究型大學,包括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蒙納士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昆士蘭大學、西澳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其中,墨爾本大學就是中國留學生邢同學的目標院校。
邢同學正在西澳州首府珀斯一所私立高中學習,現在正為了申請大學而發愁。去年8月,在北京一所市重點高中讀完高二后,邢同學便來到珀斯。“當時想著,留學可以給我多接觸國際知識和經驗的機會,但現在的新政策讓我感到很為難。”正處于中學生活最后一年的她告訴《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她原本的目標是就讀于國際排名很靠前的墨爾本大學金融類專業,但隨著Go8學校都將縮減國際學生招收人數,她感覺“離這些學校越來越遠了”。
邢同學說:“我來澳大利亞時間比較短,成績也不算突出,其他興趣愛好也沒能有機會獲得可以加分的獎項或榮譽。”在父母的建議下,她也開始考慮備用方案,比如多申請幾個國際排名稍靠后的專業,以及多申請幾所非Go8大學,如悉尼科技大學等。
邢同學并不是唯一受到影響的學生,她高中的不少留學生都為新政策感到忐忑。其中一位來自上海的同學說:“早知道有這個政策,還不如當初踏踏實實在上海準備高考,離家近不說,還可以及時獲得家里人的支持。”
國內二本畢業、正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讀語言學校的劉同學,則希望申請澳某個一流大學的研究生項目,通過“名校”標簽提升求職競爭力。“新政策對我這種在讀語言學校的學生應該是影響最大的。”他對記者說,新政策對英語要求更高,各大學錄取時肯定會對英語能力格外重視。劉同學告訴記者,相比來自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留學生,中國留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占優勢,尤其是在口語和聽力方面。有些大學在招生時除了看材料,還會安排面試,這讓很多語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望而卻步。
悉尼某留學機構的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目前新政策對已經在澳大利亞高校注冊和就讀的學生影響不大,主要是減少未來的新申請人數量。總的來說,澳教育機構會在新政策下從“能收盡收”變成“擇優錄取”。這位負責人說:“我認為已經在澳大利亞語言學校或中學就讀的學生在申請澳高校時,相對還會有較大的機會。但是,來自中國的海外申請者,尤其是希望申請Go8熱門專業的學生,難度會越來越大。”
多家澳媒報道稱,政府設定上限是為了解決創紀錄的移民水平對住房和基礎設施造成的壓力。但Go8認為,這種方法本身存在缺陷。“政府正在犯一個嚴重的錯誤。”Go8首席執行官薇姬·湯姆森在一份書面回復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決定是一種“殘忍的干涉主義”和“對經濟的破壞”。湯姆森認為,這項“倉促且不完善的立法”將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部門、經濟、熟練勞動力和國際聲譽產生破壞性后果。
湯姆森強調,國際學生學費收入對維持澳大利亞高校的研究能力至關重要。她說:“Go8在研究方面承擔重任,占澳所有大學研究的70%。目前,澳大學研究工作依賴于國際學生學費收入。”
加拿大地方政府:新規必須謹慎實施
在加拿大,除了對留學生接收數量進行縮減,還有一系列限制留學生工作許可的措施。自本月起,除了醫學、法學兩個稀缺專業外,留學生配偶將不再有資格獲得“畢業后工作許可”(PGWP);其次,近年來十分流行的“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合作伙伴關系”(PCPP,指小型私立大學獲得許可后教授公立大學課程)畢業生無論何等學歷,本人都將不再有資格獲得PGWP。
這些措施是加拿大政府為應對國內住房和生活負擔問題,在移民領域采取的最新措施之一。加拿大移民部表示,減少國際學生人數是為了確保來到加拿大的臨時居民能夠得到充分支持,同時有效管理臨時居民數量,以“維護我們移民系統的完整性,并保護弱勢群體”。
依據新政策,加拿大2025年將向國際學生發放43.7萬份留學簽證,同比下降10%。但加拿大學院與研究所聯合會政府關系負責人麥克唐納預測,實際留學生數量下降的幅度可能更大。他說:“新規給許多國際學生帶來不確定性。當學生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錄取通知時,他們可能會選擇去其他國家就讀。”
不少加拿大專家分析認為,新規牽扯著復雜的利益博弈,尤其是部分加拿大省份經濟結構較為單一,近年來對“留學經濟”依賴深重。此外,相比澳大利亞限制留學的新規波及到包括Go8在內的多所一流大學,加拿大的新規對一二流大學影響有限,主要對三四流甚至一些所謂的“野雞大學”,以及一些想走“曲線移民”道路、并非真心向學的學生影響很大。
據《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觀察,加拿大一些依賴“留學經濟”的省級政府對于聯邦政府的新規持十分謹慎的態度。以安大略省為例,該省去年僅公立大學學費收入就從34億加元(1加元約合5.2元人民幣)增至44億加元,這項收入下降不僅會影響教學機構的運營,還會波及該地區的就業、房地產等,因此呼吁新規“必須謹慎實施”。
事實上,加政府出此新規也是出于無奈。盡管“留學經濟”對加拿大十分重要,且加拿大作為移民國家也需要補充高學歷移民,但留學生及其家屬人數泛濫、質量參差不齊也一直廣受非議。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報道稱,由于高等教育部門和不受監管的外國機構大肆招收學生,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將在加留學視作“曲線移民”并獲取全家在加工作的捷徑,這加劇了當地的房屋危機和生活成本上升,許多勉強留下來的留學生找不到工作和住所,不少人只能靠“食物銀行”等慈善機制維持溫飽,還加劇了當地人和留學生間的矛盾。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由于加拿大聯邦眾議院選舉最遲將于明年10月舉行,這一問題已成為加拿大政壇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加拿大《環球郵報》分析稱,對于加拿大留學生人數的失控,國內輿論矛頭大多指向執政黨自由黨,該黨曾對PGWP進行“大放水”,僅2021年就向9萬名PGWP持有者迅速批準永居身份。2018年至2023年,加拿大PGWP簽發數量大幅增加214%。如今選舉臨近,自由黨政府本就是“咬牙”推出的強硬新規,如今很難朝令夕改。
英房屋中介:期待政府重新喚起留學生和投資者的信心
據美國《財富》周刊今年8月報道,歐洲多國政府為遏制移民激增也在對國際學生施加限制。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數據,在2023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英國共向全球發放了約48.6萬份學生簽證,同比增長2%。但在今年年初,僅從1月至4月,赴英學生簽證數量就同比減少了超過3萬份。來自中國、印度和尼日利亞的簽證申請數量下滑最明顯,上述三國也是英國目前最重要的留學市場。
和前些年的“英國留學熱”相比,如今的變化并沒有讓很多在英中國留學生感到吃驚。來自上海的中國留學生小安告訴《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自己雖然已從英國高校畢業,但并不感到興奮,因為她所學的專業并不是自己的最初首選。當初申請專業時,她與英方高校溝通,希望參與航空自動化領域的課程,但遭到婉拒。最終她妥協選擇了工業自動化相關課程,卻發現不少課程內容其實在中國時就已經接觸或是部分深度學習過了,感到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金錢。近些年,不少中國留學生放棄前往英國學習的原因之一就是專業選擇受限,這在理工科領域格外突出。
英國工作簽證政策限制是讓很多留學生苦惱的另一個問題。來自陜西、從事建筑設計的羅克兩年前從倫敦一所大學畢業,并花費了約1000英鎊申請了英國留學生畢業后工作簽證,最長可以在英國合法工作兩年。在此期間,他找到了設計研究所的實習和工作。但簽證快到期時,雇主告訴他,無法為他申請工作簽證,因為移民部門要求的最低申請年薪水平至少要3.8萬英鎊,這相當于一個從業3-4年的正式員工的工資。設計研究所對羅克坦言,目前英國經濟前景不明朗,業務拓展本就有壓力,聘用外籍員工還要額外繳稅,所以并不劃算。如今,羅克已準備回國尋找就業機會。他說:“英國這種留學及移民政策很難吸引到年輕人才,本國人力資源根本無法填補市場需求。”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不愿去英國學習深造,給當地留學中介及房屋中介也帶來沖擊。在伯明翰,一家從業超過15年的留學中介公司負責人鄭先生對記者表示,目前的生意主要受到高校不斷上漲的留學生學費、不斷減少的留學申請人數、當地工作人員的雇用成本高等因素影響,這樣的情況已持續近兩年了。他還提到,目前英國高校對于招收中國留學生的熱情也不如以往,因此雙方的溝通合作效率也大不如前。
在曼徹斯特,一家房屋中介的經理戴維斯對記者說,雖然當地仍然有不少中國留學生,但相較于七八年前,規模明顯縮小。與此同時,國內通貨膨脹加劇,帶動房地產價格上升,房屋中介的生意也比以往難做很多。戴維斯希望,工黨領導的英國政府能夠重新喚起留學生和投資者的信心,令市場回溫,這樣才能帶動英國本土經濟的好轉。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特約記者 達喬 陶短房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徐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