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福建
來源:東南產經網
發布時間:2024/8/13
瀏覽:645353
國網福建電力
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生動實踐
大力推動消費側節能降碳增效
交出了“綠色賦能”的高分答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節能潛力巨大。“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性指標之一。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國網福建電力立足能源革命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的定位,以電能替代和能效提升為抓手,助力“清新福建”建設,全面落實能源消費革命理念。
▲廈門遠海碼頭是省內首個港口岸電項目,是全國首個全電動、全自動、零排放碼頭
電氣化水平超過發達國家。因地制宜實施電能替代,創新“一縣一特色”電能替代服務,分類施策推動特色項目規模化發展,形成“電制茶、電烤煙、電制建盞、電制陶”等電氣化品牌;牽頭發布《港口岸電系統接入電網技術規范》,有力填補國內港口岸電系統接入電網技術領域的標準空白;建成福建省首個“水陸一體”充電設施,助力構建低碳環保、經濟高效的內河航運體系,2014年至2023年,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電量507.3億千瓦時,終端電氣化率提升至35.4%,已超過日本、韓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水平。助力大眾綠色出行,形成“三縱八橫”高速公路充電網絡、城區3公里充電服務圈,鄉鎮公共充電設施覆蓋率達75%;打造示范引領場站,投運全省首座全液冷充電站,實現1秒1公里的“即充即走”超級補能模式;與石油企業合作建設14座“油電綜合能源站”,滿足客戶多元化補能需求,累計投用公共及專用充電樁4.83萬個,全速領跑“電動時代”。
終端用能效率站穩全國前列。率先建成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推廣“全渠道、全融合”的“供電+能效”服務,2023年為全省353家重點工業企業和1490家公共機構提供現場能效診斷服務,全面助推工業用戶能效提升,促進社會節能降碳。深化“電碳模型”研究應用,服務政府部門碳排分析和企業碳資產管理,向11.7萬用戶推送能效賬單,服務用戶開展綠電交易、爭取綠色金融。
全力服務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建設
交出了“電力先行”的高分答卷
當前,中國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已形成煤、油、氣、核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供應體系。國網福建電力積極發揮平臺樞紐作用,以堅強網架和靈活調度手段,有力服務多元電源廣泛高效接入,全力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電力網架跨越升級。堅持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加快電網互聯互通和高質量發展,福建電網實現從“傳統電力孤網”到“能源互聯網”的躍升。建成福建北部向南部新增輸電通道,實現省內主網架從500千伏向1000千伏跨越;“全省環網、沿海雙廊”500千伏骨干電網更加完善,220千伏變電站布點縣域全覆蓋,建成福州、廈門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廈門現代智慧配電網示范列入國網公司首批現代智慧配電網綜合示范工程。
▲水口水電站
電源結構跨越升級。10年來,電源裝機從4449萬千瓦飛速增長到8141萬千瓦,同時福建電源結構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裝機、發電量“雙過半”邁進,分別達63%、52.9%;已成為東部沿海省份電力綠色發展最好的省份、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清潔能源消納率連續10多年保持100%。截止2023年底,水電裝機從1288萬增長到1606萬千瓦;核電裝機從327萬增長到1166萬千瓦,裝機占比躍升至全國第1;風電裝機從159萬增長到762萬千瓦,發電時間連續10年居國家電網區域第1;光伏裝機從8萬增長到875萬千瓦,福建納入國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承載能力提升試點。
著力推進能源技術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
交出了“優質服務”的高分答卷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3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項中,無論是電網領域的大國重器,還是新興產業的前沿科技,能源項目成為獲獎“排頭兵”。一個個重大項目見證著能源科技的硬核實力,不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彰顯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國網福建電力始終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能源技術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著力以更高水平的技術支撐更優質的服務。
供電質量實現國內領先。智能電網高質量運行,世界上首個采用真雙極接線、額定電壓和輸送容量雙雙達到國際之最的±32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在福建廈門正式投運,為廈門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可靠的電力保障;在國網系統內率先建成主網“全流程、全防誤、全順控”三全體系,首家實現110千伏以上變電站“一鍵順控”全覆蓋;自主研發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管理系統,在強臺風“杜蘇芮”引發的史上最強雙重極端天氣考驗中,實現三天三夜全面完成搶修復電任務,創造防汛抗臺風新的“福建速度”。345項核心技術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大獎,大電網安全與控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支撐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城網供電可靠率從99.774%提升至99.989%,城網電壓合格率從99.796%提升至99.997%,實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躍升。
營商環境邁向國際一流。全面推廣智慧服務,創新實施“陽光辦電”,國網公司系統內首批上線“一件事一次辦”辦電模式,建立“7×24”運作的網上營業廳,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實現“多次往返跑”向“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轉變,小微型企業報裝實現160千瓦以下“三零”服務,以最短時間、最高效率滿足客戶用電需求,服務滿意率達100%,“深化供電服務領域‘一件事一次辦’‘多件事聯合辦’”典型經驗入選國家能源局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建設和電力市場體系構建
交出了“改革發展”的高分答卷
能源體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國網福建電力始終以改革破解難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改革發展道路,不斷深化電力體制和機制創新,全面落實國企改革要求,確保能源體制革命有效落地。
國企改革破局開路。從2001年城鄉一體化管理、縣供電公司全面由福建電力代管,到2018年全面完成縣公司子改分,國網福建電力圓滿完成了縣級供電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城鄉電網同網同價,有力促進農網供電可靠率從99.728%提升至99.964%。2018年12月31日圓滿完成供水、供氣、物業等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更加聚焦主責主業,實現電力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平化。
電力改革闊步向前。作為全國首批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省份,從2010年試點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到如今一般工商業用戶全面入市,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規模逐年擴大,由最初的12家增長至2.2萬家,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提升至65%,交易規模由17.93億千瓦時到如今突破兩千億大關,累計完成交易電量7977億千萬時。不斷優化電力市場機制,持續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2023年首次組織中長期分時段交易和電商化零售套餐交易,完成現貨長周期雙邊結算試運行,推動出臺需求響應資金支持政策、居民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分時電價政策;推動建立跨省外送可中斷交易機制、常態化開展閩粵聯網交易,推動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拓展綠電綠證交易,成交綠電電量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成交綠證22.7萬張,同比增長1220%,積極促進綠電消費。
主動構建共享共贏生態
交出了“協同發展”的高分答卷
2024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指出,要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著力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國網福建電力始終堅持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以產業鏈協同增長為紐帶,以省際電力互聯互通建設為關鍵,不斷深化能源開放合作,致力于構建互聯共享的能源合作新格局。
產業鏈“鏈長”作用充分彰顯。充分發揮電網投資帶動作用,10年來累計完成投資1675億元,拉動材料供應、設備制造、施工設計等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及試驗檢測基地,拉動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儲能、海上風電、電力物聯網等產業集群發展,支撐福建創建國家新能源產業創新示范區,助力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建成國網首家能源大數據中心,打造能源工業云網福建綜合示范,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助力政府決策科學化、行業發展數字化、社會治理精準化。探索“供應鏈+金融”產品創新,將數字人民幣場景嵌入“電e金服”保證金保險、供應商保理等產品,榮獲“2023年供應鏈金融生態·優秀數字化鏈主企業”稱號。搭建全國首個“供電能力可視化平臺”,開放共享電網資源信息,實現可接入容量、管溝資源可視化展示,延伸投資規劃布局智能生成,用電辦電方便快捷。
▲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
“互聯互通”藍圖加速落成。成功投運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閩粵聯網工程,10年來累計向外輸送清潔電量398.98億千瓦時,有效緩解華東、華南地區用電緊張局面。開展閩贛聯網研究論證,推動閩贛聯網工程納入國家電力規劃作為前期儲備項目,開展閩浙第二特高壓輸電通道研究論證?;就瓿膳c金門、馬祖地區的電力聯網前期工作,助推兩岸能源電力行業交流合作,為兩岸電力聯網工程凝聚共識。
新征程
對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首次明確新型電力系統的五大特征,為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目標遵循。這些部署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能源高質量發展作出的新要求,既與能源安全新戰略一脈相承,又高度契合現代能源發展演進的一般規律。
要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厚植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底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作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一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當前,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破題方向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二是要建好綠色基礎設施。要適應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要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推廣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交通裝備,支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三是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中國始終堅持把節約資源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在生產領域,加快制造業技術改造,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在生活領域,推動生活方式革命性變革,讓綠色出行、節水節電成為習慣。四是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萍紕撔率峭七M“雙碳”工作的關鍵支撐。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儲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點,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這對能源電力創新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總的來說,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大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命題。我們要大力發展風電等優勢新能源,不斷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注重清潔能源技術的突破與深度應用,推動能源電力從高碳向低碳、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全力推進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
要全力確保安全穩定供應
筑牢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根基
黨的二十大把總體國家安全觀放在突出位置,強調要加強能源等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能力建設。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一是要守住民生用能底線。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要統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和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特別是對近期頻繁出現的自然災害,要加強監測研判,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確保交通路網、電網安全暢通。二是要多能互補、深度融合。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注重水電等優勢傳統能源與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補、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三是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好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4對關系。特別是在現階段,更要堅持穩中求進、先立后破,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四是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加快推動關鍵技術、核心產品迭代升級和新技術智慧賦能,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總的來說,受國際能源局勢復雜多變、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高、能源消費需求持續攀升、極端天氣災害頻繁出現等多重因素影響,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難度更大挑戰更多。這就要求我們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堅守能源保供底線,兼顧能源供應能力與能源需求水平,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提升電網的氣候彈性、安全韌性、調節柔性和保障能力,實現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要強力挖掘提質增效潛力
激發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能源行業既有要素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其效率效益提升能夠促進社會用能服務水平提升、引領帶動產業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是要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要發揮好能源產業優勢,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集群,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對于傳統能源產業,要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快新能源、綠色低碳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二是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三是要完善市場化機制建設。尊重電力市場運行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優化電力市場總體設計,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更大范圍內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四是要打造更加立體的能源合作格局。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新能源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并且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
總的來說,當今世界正處于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能源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就要求我們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配置效率,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聚,加快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能源領域合作,提升系統整體運行效率,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國網福建電力
服務能源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首次明確新型電力系統的五大特征,為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目標遵循。這些部署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能源高質量發展作出的新要求,既與能源安全新戰略一脈相承,又高度契合現代能源發展演進的一般規律。
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
創造性設定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三先”目標
能源綠色轉型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國網福建電力緊抓清潔低碳這一能源轉型的方向,提出清潔發展水平領先的建設目標,強調新型電力系統的清潔發展要緊抓供需兩側。供給側,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建立多能互補優化機制,實現清潔能源發電的高占比和充分消納;需求側,要以電能替代其他類型的能源消費,打造節能環保、便捷高效的終端消費市場,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能源消費模式。
▲寧德市三都澳海上漁排“風光儲充用”項目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國網福建電力緊抓安全穩定這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底線,提出安全穩定水平領先的建設目標,著力打造“剛柔并濟、風雨無憂”的電網。供電保障方面,要提升各級電網網架的韌性,能夠覆蓋極端天氣下的電力保供需求;數智支撐方面,要增強系統智能感知與智能調控水平,實現對外部擾動的快速響應、快速自愈。
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意味著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并且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國網福建電力緊抓效率效益這一衡量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成效及經濟帶動能力的關鍵,提出效率效益水平領先的建設目標,強調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統籌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市場層面,通過構建完善的市場機制,推動綠證市場、碳市場、電力市場有序銜接,實現資源要素配置最優;要素層面,通過提升設備總體利用水平及源網荷儲互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電力體系全鏈條的效率,助力提升社會效益。
▲閩粵聯網工程助力國網福建電力打造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
擘畫“三大愿景”
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福建樣板
為實現“三先”目標,國網福建電力立足自身能源稟賦與區位優勢,聚焦主網、配網、數字化三大發力點,明確打造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高能級配電網大平臺、閩電數智大生態的愿景,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貢獻“福建力量”。
打造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促進清潔能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國網福建電力提出打造“四方互聯”的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促進福建清潔資源消納外送,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優化配置,以更宏大的格局服務東部沿海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一是服務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緊跟省內能源規劃“強核、擴風”的基本思路,聚焦閩東北、閩南等清潔能源富集區,規劃建設匯集站和送出通道,配套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電化學儲能等參與系統調節,支撐東南沿海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二是推進“四方互聯”電網建設。完善省內主干網架結構,形成分層分區、適應性強的“四縱三橫、沿海雙廊”主干網架,加快鞏固抵御極端災害能力,打造電力安全保供的堅強堡壘。加快構建堅強送端電網,推動建設聯結長三角、對接粵港澳、輻射華中腹地的跨省跨區聯網工程,服務省內海上風電基地、沿海大型核電基地高效送出,推動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的資源配置。
▲國網福建電力打造閩電數智大生態
打造高能級配電網大平臺,構建清潔轉型和優質服務的堅強末梢網絡。國網福建電力提出將配電網升級為具有高能級能量配置功能的樞紐和提供高能級能源服務的平臺,著力提升安全保供、靈活接入、智慧運營、優質服務的能力。一是打造高能級能量配置樞紐。建強配電網物理網架,實現配電系統在復雜外部環境下的高可靠供電,全面提升配電網本質安全水平;優化調度體系,支撐多元源荷即插即用、高效聚合,促進多元分散資源優化配置。二是打造高能級能源服務平臺。升級配電網二次系統,提升配電網全景感知能力,實現配電網對多源信息要素的高融合承載;完善平臺機制,打造統一資源管理、能源交易、智慧運營、商業拓展、生態構建的開放化服務能力,滿足多元交易主體高品質服務需求。
打造閩電數智大生態,以更智慧的手段服務能源高質量發展。國網福建電力用好福建作為數字中國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的獨特優勢,強化數字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全業務、全環節數字化轉型,全力滿足客戶用能需求。一是建設數智電網和企業新形態。以數字化思維為引領,建強基礎設施、加固網安防線、賦能業務應用,支撐電網智慧運行、設備精益管理、生態優質服務、經營高效合規,著力建設廣泛互聯、數據驅動、精益敏捷、開放多元的數智電網和企業新形態。二是構建數字化產業生態。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發揮能源產業鏈“鏈長”作用,以數智電網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技術更新換代,營造以資源共享、價值共創和協同發展為核心的產業生態,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動能源產業鏈協同轉型。(文|李益楠 陳晚晴 張雨馨 杜翼 圖|陳德鈞 嚴志輝 林翀 黃海)